咸宁地处鄂南幕阜山脉丘陵地带,气候温和,雨量充足,土壤肥沃,红黄壤偏酸,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区,种茶历史悠久,是驰名全国的“茶叶之乡”。目前茶叶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,市场前景好,比较效益高,对于发展农村经济,特别是帮助农民致富,有着重要意义。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茶叶生产发展,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,做大做强茶产业,加快鄂南低山丘陵绿色产业集群发展,助推鄂南经济强市建设,我们春季深入到茶叶基地及茶叶主管部门进行了调研,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:
一、咸宁市茶产业发展现状
截至2016年底,咸宁市茶园基地总面积43.14万亩,产量4.6万吨,产值12.0亿元,形成了以赤壁为主的青(米)砖茶区、以咸安为主的名优绿茶区、以通城为主的出口精制茶区、以崇阳为主的特种绿茶区、以通山为主的高山红茶乌龙茶区“五大”生产布局。目前全市已发展合作社、大户、企业800多家,有省级龙头企业10家,市级龙头企业35家,年产值过亿元企业5家。投资20多亿元,建成了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、赵李桥砖茶产业园、双狮茶业科技产业园、咸安生甡川砖茶产业园等茶产业加工园区,其中赤壁砖茶产业园被评定为省级产业园区,青砖茶年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。
近年来,我市在提升茶叶科技创新能力、增强有效科技供给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难题。
一是茶产业弱、散、短。就“弱”来说,一方面企业实力弱,规模小,品牌不响,市场竞争力不强;另一方面基地规模不大,产业基础薄弱。就“散”来说,龙头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,各自为战,无序竞争现象明显。“短”指产业链短,咸宁市没有一家茶叶深加工企业,产品附加值不高。
二是科技成果供给不足。优质茶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研发滞后,节本增效的科技手段支撑不够,良种供给保障能力亟待提升,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不够,科技成果转化手段落后。
三是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力量不够。一方面人才总量不足,我市茶叶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,顶尖创新人才和一流领军人才缺乏。另一方面人才结构不合理,高级职称人数极少,人才储备不足。人才是竞争力的核心,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体,人才的紧缺制约了咸宁茶产业的发展。
二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茶叶供给侧改革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,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,以健全市场机制为目标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,以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。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,扎实推进我市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关键是要实施科技兴茶。
(一)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
1、建一支茶产业发展顾问队伍
市县两级政府可以聘请茶产业发展顾问,通过邀请省内外高校、专业科研院所、大型龙头企业负责人组成一支涵盖茶树栽培、茶叶加工、品牌建设、产品营销、宣传策划的专业人才队伍,为我市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。
2、培育一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队伍
加强市有关科研院所茶叶创新团队的建设,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、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研究、加强茶叶深加工技术、功能性研究,通过实战建设一个国内有影响、省内有地位的茶叶创新团队,整合全市科研资源,培养茶叶学科带头人和团队骨干成员。
3、建立一支茶叶科技服务队伍
整合市县两级茶叶科技人才,通过专业系统培训,主导全市茶叶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,为茶企和茶农服务。加快茶叶科技成果转化,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。
4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
建立健全有上于茶叶科技人才成长的机制,政府相关部门要切实为上述三类人才成长履职提供优质服务,建立长效机制,稳定专业人才队伍。
(二)加强地方公共品牌建设
1、走地缘茶品牌发展战略
走地缘茶品牌发展战略,即走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产品品牌的发展战略。全市明确打造青砖茶公共品牌—“赤壁青(米)砖茶”、绿茶公共品牌—“温泉毫峰”、红茶公共品牌—“宁红”。
2、加强品牌形象宣传
整体策划一个相对于普洱茶“百年古树”概念、安化黑茶“金花”概念不同的青砖茶概念与卖点。品牌宣传要与国家战略相结合,例如:“汉中仙毫”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,穿越中东欧16国家,30个丝路城市,将茶叶品牌宣传与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完美结合。品牌宣传要谋划一个朗朗上口的标语,例如:平常心,竹叶青。
3、加强公共品牌管理
完善落实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管理办法,划定产品区域,例如西湖龙井、信阳毛尖、安化黑茶、蒙顶山茶、六安瓜片、安溪铁观音、普洱茶、黄山毛峰、武夷岩茶、恩施玉露等均有明确的区域划分;统一包装标示,明确青砖茶保健功效、饮用方法等信息;制定青砖茶等级标准,明确内销、边销、外销产品分类。
4、加强市场拓展
企业抱团出击,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类展销会、旅游节、文化节、茶叶节等商贸交易活动,扩大营销队伍,增加市场营销窗口和网络营销点,扩大国内国外市场,大手笔宣传和展示品牌形象。
(三)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
用好财政资金为茶产业服务。改变茶产业发展基金由某个部门使用的现象,将财政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,如地方公共品牌打造、大型茶事活动的营销宣传、产业发展顾问的报酬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招标等。
(四)做好茶叶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法
做好茶叶供给侧改革的加法,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提高全要素生产,推行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发展方向。
做好茶叶供给侧改革的减法,就是要减少对正常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,出台相关政策减少企业和茶农负担、化解产能过剩。
做好茶叶供给侧改革的乘法,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提升茶业的品质价值,营销创新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,业态创新提升产业规模与综合效益。
做好茶叶供给侧改革的除法,就是要加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,强化人才资金帮扶力度,重点扶持做大有代表性的经济实体。
© 咸宁市科学技术协会 版权所有 2014-2019 鄂ICP备17002557号 地址: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大道246号 举报电话: 0715-8256630
举报邮箱:hbxnkx@163.com 邮政编码:437100 电话:(0715)8256630 技术支持:咸宁新闻网